Mar 23, 2009

Seminar on Social Enterpreneurship in China: Present and Future, Beijing October 2008

社会企业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社会企业经验交流与研讨论坛

社会企业作为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机制,其概念正受到热捧,然而反观现实,人们也不禁感叹,中国的社会企业还没有成长起来,前景远不像书中描述的那样让人振奋。为了促进中国社会企业的发展,本期圆桌论坛诚挚邀请您与其他社会企业的创业者和研究人员一道共同探讨。

论坛时间 2008年10月9号星期四下午2点到6点

论坛地点 海淀科技大厦(即海淀资本中心)5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 社会资源研究所 北大-理工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出席嘉宾 李大君 北大-理工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志海 多背一公斤

团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邹崇铭 北大-理工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文字实录 :

人间新工人食堂 李大君

社会企业的迷思一一以人间新工人食堂为例

今天我在这里,主要是与大家分享人间新食堂在执行当中遇见的问题,希望能提供给大家一些创办社会企业的经验。目前我在北大中国社科委研究中心工作,我们想筹备一个社会企业,叫桃花源社会企业文化发展中心, 主要服务的群体是当地的打工群体,尤其是针对我们建筑工地上的建筑工人。虽然到目前为止,不论是新食堂还是我们的发展中心,都尚未正式注册,不过我们的工 作已经全面展开。下面进入正题,今天我要讲的内容会分为三个部分:项目的缘起与最初设计;新工人食堂和新工人活动中心的运营状况;对NGO办社会企业的一种反思。

项目的缘起与最初设计

2007年,我们和北京大学一起做了一个关于建筑工人的调查。因为许多访谈都是在工地附近的小餐馆里进行的,于是当时我们就想,如果我们自己开一个餐馆,那么就可以和工人一起聊天,吃饭,喝酒,访谈气氛会更好的。就这样,2008年 3月新工人食堂正式开始运营,其服务定位于所在社区的打工群体,尤其是工地上的建筑工人。我们希望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工作人员都是从他们中间寻找。就这 样,新工人食堂无法选择地被一群从未做过生意且对做生意找不到感觉的人来经营,而这群人对社会目标的追求远大于对赚钱的兴趣。同时,新工人食堂从一开始就 力图避免陷入纯商业运营,所以由新工人食堂提供财务支持的新工人文化活动中心应运而生,为打工者们提供文化休闲服务以及工商和法律方面的技能培训。基本上 每周都会有这样的一些小组,比如文艺小组、法律小组,还有了解整个建筑工人的打工史。这些主要由我们的志愿者来完成。我们所构想的理想状态是餐馆的营业收 入可以支持活动室的各项活动开支,即前面是餐馆进行商业活动回顾,后面是活动室针对打工群体开展公益活动的捆绑式运作模式。

新工人食堂与文化活动中心的运营情况

从2008年3月20日新 工人食堂正式开业一直到现在,其整个经营状况是在亏损的状态。为什么呢?一方面受到奥运会对外地进京人员的限制,新工人食堂所在社区的流动人口比去年减少 了近一半。另一个比较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选址不好。本来为打工人群服务的食堂,却选在以本地居民为主,离工地约有一公里的地方。还有其他原因,如没有一个好 厨师;为了让更多工友来食堂吃饭,除了少收他们钱之外,还为他们免费加菜,而有些工人却因为担心我们会赔钱就不来吃饭了等等。经营至今,餐厅最好的情况也 只是实现了收支平衡,无法如预期中那样给活动中心更多财力支持。另一方面,新工人文化活动中心在今年下半年建筑工地开工不足的情况下,难以聚拢更多人气。 加之天气转凉,工人下工后更愿意回工棚,不愿意出来活动。因此,文化活动中心面临着缺乏服务对象的危机。

面 对以上这些困境,在新工人食堂的改进方面,我们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慢慢地转向向社区打工人群和本地居民两个消费人群服务,而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打工人 群。以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来,我们预估在春节前应该可以达到基本的收支平衡。新工人活动中心的活动方式也以集中工人活动改变为由志愿者或工作人员主动走访的 形式,进行文艺活动或者大学生对打工人群工地、工作、生活状况等方面的调查活动,更直接地接触工友,为他们服务。

对NGO办社会企业的一种反思

半 年时间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有许多经验和教训,我认为教训应该是更多些的,包括社会企业理想与现实间的迷思,如何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社会服务如何 借助企业化的经营来实现,以及目前关于新工人食堂和新工人活动中心的具体的问题是:他们两者的关系是附属关系还是互动关系?究竟社会企业是NGO的企业化,还是企业的NGO化?

1、理论回顾:社会企业理想与现实间的迷思

香 港乐施会在对香港和深圳的社区经济组织(社会企业的一个重要类型)的考察中发现,大部分社区经济组织由于面对市场竞争,经营并不容易。而且,很多成员只能 以志愿者或兼职的形式投入社区经济组织的工作,必须用在正规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来维持工资与生计。调研人员认为,这些社区经济组织并不能成为真正的社会运 动,“只可算是零星而有意义的尝”

2、框架设计:如何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社会企业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兼顾?戴维.伯恩斯坦在《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这样写道:“商业企业家对经济而言意味着什么,社会企业家对社会变革就意味着什么。他们是那些为理想驱动、有创造力的个体,他们质疑现状、开拓新机遇、拒绝放弃,最后要重建一个更好的世界。”所以社会企业更多是对于着重于解决社会问题,而不是实现所谓的商业性的经营。由此来看,社会企业已超越了对经济利益的追逐,而着重于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创造性的破坏”。在具体的操作,经营活动只是它实现社会目标的一种手法,是它实现社会目标的社会化而已。

3、实现: 社会服务如何借助企业化的经营来实现。

对于我们来说着重想解决的是我们所在打工社区中工人就餐的环境,并希望借此一方面解决就餐环境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通过新工人食堂来支持新工人活动中心,以此来达到所谓的社会效应。我 们力图通过餐馆的方方面面来传达我们的社会目标,并认为只要降低对餐馆利润的最大化追求,餐馆是可以满足它的社会性功能的。然而,市场化的竞争逼迫我们不 得不将更大的精力放在经济运营上。对于一个餐馆,地址、服务对象、厨师、服务态度、餐馆的布置、经营的种类、成本效益控制、餐馆的人事管理等等,这其中任 何一种因素都会对餐馆的营业状况产生重要影响。我们把餐馆的经营定位于服务打工群体,尤其是工地上的建筑工人,是餐馆需要体现的最主要的社会功能。在发展 工人网络的目标上,它与活动室完全一致。然而,我们致命的失误在于把一个主要面向建筑工人的餐馆选在了一个远离建筑工地的位置。

4、关系处置:附属关系还是互动关系?

尽 管整个上半年新工人食堂的财务一直都出于亏损状态,但是依旧承担了新工人活动中心的房租、电费和其他经济支出。而新工人活动中心也为餐厅带来了人气,照顾 了餐厅的生意。更重要的是,餐厅是我们直接接触工人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和平台。餐厅制造出来的轻松氛围,使我们更容易接触到更多工人,并且发现他们之中的 骨干,为我们进一步跟进工人的权益活动和开展服务提供了便利。因此,我可以说,目前新工人食堂和活动中心关系主要还是一个互动的关系,互为支持。

5、角色定位:社会企业是NGO的企业化,还是企业的NGO化?

我 们整个餐厅的运营过程中,每个人都很努力,甚至希望餐厅的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能来自打工群体,尤其是来自建筑工地的工人。我们希望他们不但能成为管理人员, 也能参与活动中心的外展工作和社会调查工作。这基本是采用了NGO的做法。但是由于工作事务的繁多,我们也想从运营方式上实现企业化,讲求工作效率,更好 地体现它的社会功能。不过由于在某些工作理念上不能与企业理念互相认同和沟通,至今我也不能解决所谓的NGO企业化这样的问题。所以现在这个问题想留给大 家,社会企业应该如何去更好的发展,还有我们是如何来吸纳我们企业里面的人士和如何将我们NGO的人士在基本经营方面进行更好商业方面的培训。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多背一公斤 余志海

公益事业融资多元化

多 背一公斤,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旅游加上公益的一种公益活动形式,是通过政策的参与来服务乡村教育。“多背一公斤”是2004年4月正式提出的口号,2007 年开始建立全职团队,今年4月完成工商注册,叫爱聚(北京)咨询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有4名全职人员,和一名全职实习生。我们的形式就是鼓励志愿者在出去的 时候背上一些图书、文具带到乡村学校。我们整个的运营方法是建立志愿者自己发掘、提交和参与的社区,志愿者自己购买物资提供给学校,志愿者亲身探访学校。

如何发掘更多资金来源

首先作为背景资料,我对“多背一公斤”的资金来源做一个简单分析。目前我们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资金是来自业内的项目资助,主要是1+1基金会,他们资助我们灾后重建的主使项目。另外还有来自企业方面的资金资助,包括公益资助和商业合作,大概占了四成多。其余小部分资金来自我们产品的运营,以及一些奖金收入。以上就是我们 08年预期收入的资金来源。

1、筹资策略矩阵

那 么我们如何去发掘更多不同资金的来源呢?我将市场放在横轴上,产品放在纵轴上,以已有产品、新产品、现有市场和新市场为坐标,将整个筹资的产品和市场划分 为项目创新、风险、竞争、渠道创新四个部分,他们形成了一个策略矩阵。下面我对坐标图上出现的名词进行名词解释,以明确他们的含义。产品就是你能够提供的 东西,对于NGO来 说可能就是我们所做的各种项目。而这里所指的市场,其实是客户,而不是用户。用户是使用产品的人,而客户是为产品买单的人,这可能是两个不同的人群。而市 场是客户的集合。举奶粉这个物体来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奶粉用户是婴儿,而客户则是婴儿的爸爸妈妈。同样,我们是NGO,我们产品的用户可能是弱势群 体,而客户则是为项目提供资助的人,来源可能是基金会,可能是企业,可能是NGO自己。

l 已有产品是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的产品,或者已经有人在做过的一些项目叫做已有产品。

l 新产品是还没有出现过的。这个新产品可能是一些带有革命性的,是革新的产品,也可能是一些改良性的产品。

l 现有市场是我们现在已经存在的传统的筹资的市场,如境外NGO基金会,或者一些网站等等。新市场是说目前正在出现的一些新的能够为你提供资金的的群体。下面将会对他们进行更详细的解说。

现 在,我们回到产品的市场的战略矩阵,用矩阵来说明几个资金的来源。将已有产品投放到现有市场你得到一个结果就是竞争。因为作为一个新的机构,特别像我们这 些又小又新的机构来说,你把一个已经有的产品放到一个现有市场上面,你会发现很多同行,或者很多前辈已经做过同样的事情。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他们和 基金会的关系都比你要强。所以你在这一块是没有很多优势的。于是我们就会考虑设计一些新的产品出来,去取悦,或者去获得现有资金拥有者的支持,这就是项目 创新。另外把已有产品或新的产品投放到新的市场中去,这就是渠道创新。最后如果将新产品投到新市场,这可能意味着有一定的风险。在这个产品和市场的矩阵 中,大家可以分析自己作为NGO或者作为社会企业,你自己的产品是落到哪一个项限里面。

2、筹资市场光谱分析

作 为已有市场,其典型代表就是境外NGO或者境外基金会。它们存在时间早,大约80年代或者90年代就已经存在了,因此它们很成熟。与已有市场相邻的是最近 三年才开始出现,而且是逐渐看到风投的非公募基金会,从一般的角度来说,他们是很有钱的艺术家或者演员,创立一个基金会,用以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更近 一些的就是新市场,其中的代表是企业和媒体,虽然他们二者的诉求不同,但是暂时可以把他们放在一起。下面我就以自己并不权威的经历在这个筹资市场光谱中去 分析他们不同的数量、特征、需求、他们关注的申请机构的一些要素以及管理方式。

在已有市场中,也就是境外NGO的需求上来说并不是特别大,约10个到100个。他们在中国的NGO行 业已经存在很久了,声望很好,经验很丰富。因此他们更追求安全的,与老百姓打交道的机构和项目。对于申请机构,他们非常关注其业内的声誉和专业能力。管理 上他们很注重项目执行过程的管理,因此会周期性要求提交报告等,对于过程的控制相对严格。对于我们这些又小又新的机构来说,与他们合作的机会比较小。

非公募基金会的数量约为700多家,他们共同的特征就是从业时间较短,同时,他们都是有钱人,资金非常雄厚。正因为他们是这个行业的新进入者,因此他们更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影响力,建立自己的同盟。可以说非公募基金会和已有市场,即境外NGO,甚至包括公募基金会,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因为他们是在一个同质化的市场里面去争夺同样的资源。所以他们更关注机构的创新,希望用新的东西去占有一个现有市场的份额,其 他媒体/企业的市场数量是无法统计的,因为中国的企业好象是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总的来说,既然是企业就完全是可以商业导向的,伴随着所谓企业的很多社会责 任。或者说这种公益活动,的确也有很强的商业目的,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在这个背景下面,他们关注的合作机构的因素与已有市场关注的因素是完全不同的,已 有市场关注的是机构行业内的影响力,而对企业/媒体来说他们关注的是机构公众影响力,以及执行商业合同时的执行能力。甚至从我们自身经验和体会上来说,他 们并不那么注重过程,而更在意在特定时间内完成特定的东西。

面对非公募基金会如何去做?

突破。因为非公募基金会本身的数量不是很大,作为NGO社会企业可以主动寻找在相同领域非公募的基金会,与其进行合作。

追求规模化。因为非公募基金会大部分是企业家自己出资成立的基金会,其自身作为一个经营的本性来说,也是在追求一个规模化。因此他们希望在一个项目中能尽可能服务到更多的机构,形成一定规模。

控制成本。因为非公募基金也是受基金会相关的条例所限制,因此他会有控制成本的要求。

面对媒体/企业基金会如何去做?

加强NGO自身品牌的影响力。通过活动或者媒体公关,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强品牌形象。

建立合作网络。这个合作网络就是NGO的合作网络,当企业与你合作时,他对规模一定有所要求,而且对一个小的机构来说是很难完全去实现这种要求的。因此这时候更好的方式就是建立合作网络,大家可以共同去获得和消化这些资源。

追求高利润率。因为组织化是有成本的,要交税,要给人员发工资,要上保险。既然要做商业合作,就首先要有商业立场的思考,尽可能追求高的利润率。因为钱是企业来的,你拿着更多的钱能做更多的事情。谢谢大家!

参与者讨论环节


l 工友之家 王德志

首先在组织化问题上,我认为作为自下而上的一个NGO,它在建立的最初是不可能组织化的,不可能所谓的工商化,所谓正式注册是在哪。这个我还要质疑一下。如新工人食堂没有注册也一样可以把社会企业做得很好,他们一样可以称得上是社会企业。所谓注册无非是给国家纳税罢了,但是他们一样可以雇佣人,可以发薪水,可以把社会企业的工作开展好。据 我所知,所谓真正的社会企业的出现,是要具有一定规模才谈得上企业。而在朝着社会企业方向去努力的过程中,如果求全责备的话,可能就真的没有办法办事了。 其次在筹资市场光谱中我认为应该出现个人捐赠者这个群体,因为从企业的角度考虑是做买卖,就应该把个人的用户考虑在里面。

l多背一公斤 余志海

“多背一公斤”在注册之前也经历非了非常长的非组织化的时期,直到 08年才正式工商注册。因为今天的主题是社会企业,所以我们尽量不提传统 NGO 的运作方式,而是讲这种企业化的运作。从我理解,既然要做一个企业,或者叫社会化的企业,就应当具备基本法律情况。

因为个人捐赠从法律角度来说是合法或者不合法的,而且即使是这样,他也不是一个捐赠,而是一个消费者,从有自己产品,也有给个人用户他去购买。

l 香港乐施会 高天

社会企业与普通企业的区别可能就在于是它是购买一种方式来筹措社会资源,并用于解决社会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想,社会企业也可算为一种投资吧。

l香港乐施会 李艳

我是来自香港乐施会公共贸易项目的官员。从刚才的发言中,我感觉“多背一公斤”正出于 NGO 的发展阶段,他想要迈到一个社会企业中去。当然,我定义的社会企业就是以自己的自营产品来出售获得商业的利益,以这个利益的积累来实现社会公益的发展,我想这是对社会企业更宽泛的定义。

首 先我很认可筹资市场分析,关于传统基金或者非公募基金,或者还有企业和媒体的三类市场。如果是一个很正规的市场分析,其理想模式就是建立一个数据库,然后 在这三者之间有一个具体分析,比如说传统基金会需要什么,非公募基金会需要什么,企业和媒体需要什么,然后根据我的项目我要去寻找我的一个购买者。但是在 大部分NGO的人力、物力可能都达不到建立数据库要求的时候,我们如何让寻找一个好的市场切入点,保证这个切入点是新的?其次,我能理解存在无形的和有形 的两种产品。咨询公司顶多收咨询费,你给我多少钱我怎么评估?但是现在如果按照传统 NGO 筹款方式就不能算是收咨询费了,而是捐款,所以我认为这不属于商业盈利的范畴。

l多背一公斤 余志海

我认为不管是做NGO,还是做社会企业,或者商业企业,从无到有的过程都是一个创业的过程,而创业是不可设计的。特别是很小从无到有的,有投资的创业,更是需要不断去尝试,不断去调整,很难说一开始就会有一个预设很明确的定位,然后就挣钱,这是不可能的。

关于产品,广泛的来说产品有两类,除了实物产品之外还有一个叫服务,以及类似人力的,我们都叫做服务。

我们与企业和媒体的合作,在这里有一个例子。比如我们跟21世纪经济报道,他有一个小型额度项目,我们是去为他执行这个项目去踩点,还有募捐以及现场活动执行。因为这个项目是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由平安保险来赞助的,所以我们是一个活动资金方的关系。我们还有一个产品是今年在运作的图书产品,叫 双子书, 主要针对缺乏图书的乡村。但是我们募捐的话是募捐机构图书,不一定很合适。因此我们现在采用在城市出版新的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每出版一本,我们就同一时 间地支持另外一本是赠送给农村的学生,这叫做“双子书”,也就是这两本书有一个一对一的关系。并且购买的用户是能够在我们网站上查询到另外一本图书的去向 是给了哪一个学校的哪一个学生,他可以跟农村学校的学生建立联系,保持通信的关系。

中国社科院 杨团

“多背一公斤”其实是注册了一个公司,是迫于形势注册成一个商业的形式,但不知你 如 何认同自己的身份。而且在分析客户和用户需求时,针对媒体包括非公募基金队伍提到一点比如说要规模大和追求高利润率等等,这样会不会有一个潜在的问题,就 是由于用户跟客户是分开的,用户需求跟客户需求也许是有不同的,那么当用户利益跟客户利益的矛盾冲突,又如何去解决呢?再者,从目前而言“多背一公斤”还 是一个NGO模式,企业和媒体客户在你的整个量的比例占的很小,但是未来也许你想要发展成为一个自主型企业,你如何把它变为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呢?

l多背一公斤 余志海

客户和用户的问题上,第一要选择,选择你的客户,并不是所有有钱要接受。第二点要引导。在专业性上,很多企业和媒体是不够的,这时你就要发挥你的专业性引导他们。我觉得做社会企业非常难,一点都不比做NGO容易。我前后至少摸索了两年。

l 灿雨石信息咨询中心(社区参与行动) 宋庆华

首先社会企业的定义很难界定,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对社会企业都有不同的定义。现 在我们自己也给社会企业下了一个定义,就是不管他是什么,只要能把这个事情做起来。当然,如果你又能够把社会问题解决了,同时还能够挣钱,我觉得这就非常 非常了不起了,而这也就是一个很好的社会企业了。那么怎样才能够既把社会问题又解决了,又能够挣钱呢?这的确比真正的做企业还要难。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创 新。真正的社会企业,是强调创新的,是他们做慈善手法的创新,这是做社会企业核心的东西。

刚 才我们大家讲到饭店的事情,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社会企业的做法。在英国有一个已经存在20年的社会企业,叫学徒餐厅,主要解决一些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这个餐厅目的是培训失业人员成为服务员,甚至是餐厅管理人员。但同时餐厅本身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品牌的餐厅。餐厅通过自身的品牌吸引客源,才能够培训更多 的失业人员。这就是学徒餐厅的创新手法。

第二我们一提到企业,大家就觉得是挣钱的,只有社会企业家才能创造一个社会企业。但实际上,社会企业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的,而不以盈利为目的,它是整合社会资源的,因此一定能产生一个多赢的结果。


社会创投组织介绍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 王翔

社会企业家应有一个社会企业家的方法,也可以叫做社会企业家的精神。把社会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带入到 NGO 的 发展中去,包括我们的公平开发的具体的工作中去。其实,一个优秀的社会企业家需要具备各方面能力,如调研能力,协调能力,志愿者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模型做 起来都非常困难。曾经有一次在一个论坛听于光阳讲课的时候,他说“创新”二字谈的时候很简单,但是做的时候非常难。为什么?“创”右边是利刀,“新”带着 “斤”,创新是要动刀动斧,是要破旧才能立新。友诚从2007512号正式成立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跟社区参与行动合作。而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会把重点放在社会企业和社会企业家的孵化方面。我们希望能扶持不同类型的,不同盈利模式的社会企业和社会企业家,希望能走出一条新的公益的道路。

另外我认为NGO或者社会企业在寻求资助之前,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现在非公募基金会越来越多,但是可资助的 NGO却并不多,所以就会出现很多家的非公募基金会,甚至是有一些公募型的,比如青基会或者慈善基金会。所以我建议在对付国外基金会也好,对付非公募也好,或者企业和媒体也好,加上一条,首先得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这才是一个可持续的方法。

公益孵化器(NPI) 宋波

公益孵化器是注册于上海浦东的一个NGO,主要工作是支持一些初创型NGO,到今年为止已经有几个项目出壳了,其中也包括多背一公斤。我们希望在孵化器的基础上,在做公益创投的一些探索。就是除了给NGO 的支持之外,我们做一些对于社会企业的支持,可能会有长期的,大额的规划。如果大家对我们的资料感兴趣可以上我们的网站。谢谢大家!

美慈基金会 陈一梅

美慈基金会主要是做经济发展和公民社会发展,非常关注青年,关注企业家精神。7月份的时候我参加了第三部门组织的国际研讨会,其中有一个小组叫东亚社论企业讨论会讨论小组,做了关于中国社会企业发展基金的一个发言,让我结识了亚洲、欧洲和美洲其他地方的企业,尤其是从事企业研究的人。

其 实社会企业在美国有两派,最早一派是做社会企业跟经济合作的,叫社会经济派;另一派更强调社会责任、企业家精神,以及解决社会问题创新的做法,叫社会创新 派,现在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欧洲也可大致分为三派,一派更关注的是整合劳动财富效应,即给弱势人群提供就业机会机会,一派与商业活动结合得比较紧密, 如公平贸易,另一派是合作社。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杨团

社会企业在中国

社 会企业的研究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兴起也不过才十几年,所以我们是能够跟上起进度潮流的,不能认为仅仅是这十几年才有的。中国慈善公益的传统历史中,这 样具有社会企业因素的组织、思想、企业家精神算起来也有近100年。因此我认为这是学界需要长期研究的一个命题,一个概念。从它的历史中把人类历史当中一 些真正鲜活的,有创造性的,有诚信力的东西,使它们在崭新的形势下,获得新的生命,这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什么叫社会企业?

社会企业,这是一个新词汇。我并不将它成为一种组织,一种精神,我叫它一种思想,一种实践,是全球化时代面对社会成长诸多挑战的一种新的思想和实践。

l从组织视角来看,它是拥有社会目标的企业,是为了社会目标而在市场上进行运作的组织,是利用经济交易活动达成社会目标及财政自主的一类社会实体,是通过市场收费方式进行运营的公益性服务机构,其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部分地或全部地依靠收费或者合同??以市场为基础的收入增长,它同时也是寻找商业机会,进行商业化融资的非盈利组织。它的定位不是政府或者准政府组织,不是慈善或者社会公益组织,不是企业,也不是法人机构。这个组织不管是正式登记的也好,是没有正式登记的也好,是网络登记也好,是NGO也好,是工商登记也好都不管,是看它什么样的目标,用什么样的手段去做。因此,这种组织具有模糊性。

l从文化视角来看,它是融经济手段于社会成长的思想、理念、精神、行为和项目为一体的,其定位是最重要的是推崇社会企业家精神的文化价值,要求差异,要求创业、创新,而且始终贯彻,让社会成为一个变革者、贡献者、参与者和设计者的社会,提供一个让每个人能更全面地实现自由和自我表现的途径,这个是跟这个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相关的。它和我们要为弱势群体服务这样一个目标是不矛盾的。另一个价值是打破慈善和商业是永不相交的两极这个传统观念。公和私一定是黄河为界,在这种传统思想上讲,核算和商业是永不相交的两极。但是就社会企业周到的文化价值来说,它们是说可以相交的,也就是说公私可以融合的。

1、社会企业的策略定位

我 们讲创新,却不知道从哪儿去创新,却不知道创新的目标有没有一个方向。我也做了一个社会企业的光谱。一头是纯粹慈善的,一头是纯粹商业性的,你可以对照自 己在光谱上的每一点去寻找自己的位置。比如多背一公斤,目前它的位置还是比较靠近纯粹慈善性的一端,但是它也还会往前发展。无论怎样发展,只要你的目标是 明确的,而且你的手段和目标是能结合在一起的,那么你在哪一点上都有自己的社会价值,就算是做成企业也一样可以有自己的社会价值。当然,纯粹商业性的企业 在今天实际上他们都在寻求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和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

尤 其是今天面临全球化时代,我们看到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起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由此我们可以看见纯粹商业性已经走到了什么样的下场。社会的发展,最终要走向一 个渠道,走向一个方向。究竟是什么呢?美国人在这次金融次贷危机中提到社会主义等等口号,并不是说这就是明确和正确的方向。人类真正要探索的是一种“中道 的方向”。

2、社会企业获取资源的方式

我 认为社会企业获取资源的方式分为三种:市场收费和捐助;多种经营;公司下设非营利组织。比如老人院属于第一种方式。多种经营的情况下面有各个不同的状态, 比如有的非盈利组织自己设立了一个商业的企业,有的非盈利组织是和政府和公共机构签托管的合同,有的是给公司做非盈利组织擅长的,有报酬的工作,然后和公 司建立商业的合作关系来获得项目的资金。以上这些多种经营的方式都可以称作是社会企业的方式。最后一种是公司自己下设非盈利机构。以香港光华控股公司为 例。香港光华控股公司是一个具有巨大资产的公司,下设有两个非盈利机构:北京光华咨询会和北京德鲁克管理学院,涉及环保、扶贫、农村发展、城市消费者服 务、老年服务、残疾人、儿童照顾等领域。

社会企业运动在全球兴起的背景

1、全球面临生存挑战。冷 战结束后,历史并没有终结,全球需要面对贫困、安全、犯罪和医疗保健等越来越趋同的社会挑战。从次贷危机引出来的问题,以及三鹿毒奶粉事件。让我们感觉到 今天的世界不仅不安全,而且不稳定。这样不安全和不稳定的形态正在朝着激烈的方向发展,是越来越趋于不稳定,越来越趋于风险。市场失灵,政府失灵,这都不 用说了。第三部门是不是就好呢?未必。即使美国是全世界NGO发 展最好的,力量最强的,也还是不行。这就是为什么要找社会企业的原因。当大家都找不到出路的时候,就希望从这里找到出路。那么社会企业是不是真正的出路 呢?我看也不能够断定。但是它是人类在这个阶段的新的探索的一种代表,一种代名词。是把它这样的一个整体的这种探索通通的叫社会企业运作,不叫社会企业本 身,也不叫社会企业思想,也不叫它社会企业家庭权,而是整个社会企业运动,是要通过这里来探索出路的。这里的探索包括公众参与,包括我们更多的关注今后, 包括我们转变思想观念。包括我们对一个成功的理解。那么人的成功,企业的成功,国家的成功,社区的成功都越来越更多的追求社会价值。

2、社会部门面临生存挑战。 首 先非营利组织运作成本上升了,过去稳定的财源没有了。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情况和国际上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目前的资助有了新的生力军,那就是民营企业,一些 要做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企业以及非公募基金会。但是国际上面临的生存挑战使我们警惕,也就是说在持续的发展过程中,是不是以后也会遇见这样的情况?其次, 市场竞争增加,NGO的市场竞争增加,使共赢项目更容易筹得资金。再次政府购买公司的服务。商业公司进入服务领域了,成为非营利组织的竞争对手。虽然现在国内上海政府也买了一部分的NGO服,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困难。企业稍微整顿一下,立刻就可以承接政府的服务,NGO行吗?最后是社会政策的价值观在改变,利用商业手段如个人资产积累培养人的自立能力。

3、倡导社会企业运动的意义、作用。 社 会企业浪潮正在形成全球的社会运动,它超越社会责任和非营利部门慈善捐助,目标直指后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成长,寻找全球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促进社会公平 和社会包容。最近十几年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社会概念,比如社会经济,社会创新,公益创投,慈善组织,社会资本,社会成本,社会效率,社会资源,社会发展等。 然而理论永远是在实践后的。现在全球关于企业社会运动的实践是方兴未艾,所以搞理论的,搞研究的,只要能够跟得上这样的潮流,然后跟着潮流的后面来做经验 的总结和提升,而且不仅要能够把一些想法给大家发布发布,由大家再去创造。只有这样一个过程,才有可能促进理论更好地结合我们的企业。

中国社会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1、如何判定中国的社会企业

管 理大师德鲁克是非常了不起的人,他从他的管理理论出发,在十几年前,就曾预言说社会部门的组织,有可能成为后资本主义时代发达经济运行中真正的增长部门。 他的概念我自己认为是很值得深思的。中国社会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很多,我觉得第一件事情是要判定到底什么算中国的社会企业。这个判定目标、运行手段,还有机 构分类和功能是有不同判定的标准的。我以最传统的合作社为例,韩国、台湾把它叫做综合农协,在日本它叫做农业协同组合。它的指向是社会目标,是把农民团结 起来,指向一个为了全体人都能够获益这样的目标,这个目标当然是一个社会的目标,不是一个纯粹经济目标。农协处于市场、农户和政府之间,它相当于把农户团 结起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共同面对市场。它的运营手段是一个商业的竞争手段,它的分配主要是按照交易额分配。也就是说在100多年前就有这样一套模式,它的社会目标和它的运行手段是结合在一起的,是所谓我们今天所讲的这种公私融合的。也就是说公私的分离是后来的事情,是人们自己在发展过程当中,丢掉了按照实践操作可行的这条道路,人为地用理论和概念去分裂了。

2、中国NGO在走向社会企业吗?

其 实我很欣赏刚才多背一公斤的小伙子,我觉得他是有一定的专业性。我也用一个坐标图来说明问题一。纵轴是公共性,横轴是运营性或者说市场性,这样把它分成四 个象限,等于说在保护型的这些象限里,它的公共性是高的,它的市场性是低的。然后在这公共性低的,市场性高的。在这是属于公益性低的,市场性高的。双高组 织,也就是说它的公共性比较强,它的市场性也能比较强的组织比较容易走向社会企业。所以对这个组织我们有一个信息咨询中心,他们都可以通过市场方式收费。

通过市场方式收费的这类组织,一定要严加管理,尤其是行业管理,要做好这个服务,而且都应该在市场上收费。至于这个收费的价格怎么样合理,怎么样不好,更有质量的服务,这是一个治理的问题。

所以不管现在NGO类型的,还是社会企业类型的,通通应该走向社会企业。这是未来的发展。

3、中国NGO走向社会企业的主要风险

中国NGO走 向社会企业的几大风险中,最大的风险就是从慈善投资转为部分的市场经营。多背一公斤是一个好例子,它是一个原来由志愿者多背一公斤这样的一个慈善筹资机 构。现在它正在转向市场经营,那么在转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风险,第一个风险就是可能偏离自己的使命,违背公共价值,其次还可能发生与机构文化相抵触的情 况,以及改变与受益人的相互关系,因缺乏市场企业特有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而损失慈善资金,受到公司的竞争性抵制等风险。

所以NGO走向社会企业是有很多的风险的。那么对中国现在的NGO,我们的第一阶段还没达到呢,而社会企业照理来说应是后一个阶段的事。但是,也有一些机构或中国NGO,有可能在它一开始的时候就建立这样一种观念,一种自信一一“我要走向社会企业”。那么有这种可能去进行自己的设计,然后走一条路,让自己从一开始就有这样的一种兼容的思想,兼容的这种手段,走下去。

中国社会企业的未来图景

中国社会企业的未来之路,简单说来是:公私融合,市场融合,地域治理与多元交叉。所谓地域治理就是在全球化的时代里,如果各个地域都有自己的东西,就能降低全球化所带来的链条反应。多元交叉指的是不管你是经济的,社会的,技术的,还是生态的,都要综合起来。

基 本政策上要分类试制。社会企业应有类别区分:1、合作社/综合农协类,它属于既不是企业法人,也不是NGO法人,是中间法人的关系。中国农村的问题要解 决,可能会对社会企业真的打开大门,因为这样的一种综合性的机制,把经济、社会、文化融合在一起的这种机制,是最有利于这个社会的发展。2、企业-社会企 业类,这就像我刚才说到光华公司。如果这样的跨国大公司能够朝着社会企业的方向发展,那将是对整体局面结构有重大影响的。

3、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类,比如学校、医院、老人院等。4、社区综合服务类。如爱心超市、新工人食堂。我们的思路和想法基本是从自己出发的,是我们这些好心人要做 NGO 出发的,而不是更多地从社区的居民,包括农民工他们的需求出发的。

在基本立法问题上,我觉得我们还是目前这个状态好,就是该基金会法该基金会法,该社团法社团法。因为目前社会企业的组织边界并不那么清晰,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是要用一种创新的思想方法来解决我们的问题,所以一旦将它组织化了,它跟别的组织怎么做就产生问题了。

中 国目前的环境条件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社会发展的水平比较低,所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基本的方面,我觉得社会网络是非常重要的工具。这个社会网络里头有 基金会,有学院,有商店,有信托,有杂志,有孵化器等等,我们的社会网络需要有更多种类,多元交叉。这样的交叉对社会企业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社会企业的成长战略

关于成长战略我觉得不能讲了,因为目前我们属于初级阶段。但是比如说现在社会支援所他们想搞企业项目中心,想要做这些事情,还有像 NGI 要搞创投等,这样的一些探索都已经在做了,而且都是不错的。那么这些探索包括特别适合CSR和SRI,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这样一个认识,在思想和实践层面把它的位置提升,这样对我们融汇各方面的思想,让思想、平台、项目、资金能够汇聚是会起重要作用的。人才培育问题接着不讲了。我大概念上是把一个不成熟的,但是基本上是我自己的问题奉献给大家。谢谢!

北大-理工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邹崇铭

社会企业资源中心项目介绍

1、社企民间高峰会

2008年11月21日在香港将举行社企精神及社会革新国际研讨会

2008年11月5日-22日在香港将举行社企创建工作坊

2、中欧社会论坛

2008年10月27日-28日将在伦敦举办第三节双年聚会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们常常都是在大量产品、服务、体验等的积累之下,将我们的产品向商品化发展,然后一步步做商业计划,再形成投资计划。这样一个金字塔形的历程或许是我们的现状,也是必经的历程。我希望我们能有更多的,更向着金字塔尖前进的发展,谢谢大家。

附件:

本论坛主讲人PPT在本网站报告中心下载
链接地址:http://www.csrglobal.cn/web/hdjl.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