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 4, 2008

An Artist and His Eco-Viliage Innitiative: Green Cross

画家孙君的乡村建设梦

发表日期:2006年2月16日 出处:《南风窗》杂志 作者:本刊记者 田磊 发自湖北襄樊 【编辑录入:李豫】http://64.233.169.104/search?q=cache:fAvaXUBQN4sJ:www.nfcmag.com/ReadNews.asp%3FNewsID%3D4412+%E5%AD%99%E5%90%9B%EF%BC%8C%E7%8E%AF%E4%BF%9D&hl=en&ct=clnk&cd=1&gl=us



20051231日, 广州——武汉——襄樊——谷城,辗转近一天,我终于坐上了去五山镇的乡村公共汽车。正逢元旦放假,在县城读中学的学生放学回家,车上人声鼎沸,全然不似城 里公交车的沉默。一路上,身边的两个孩子一直在争论着这样的问题:“武汉到底是不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最终达成的一致是:除了北京,武汉第二。最远只去过 襄樊的女孩感慨道:“去一趟襄樊,你就知道,五山多么渺小和落后了!”

然而最近两年来,在孩子们口中“渺小和落后”的五山镇越来越多地吸引了外界的注意力。自2003年底,来自北京的画家孙君和他的环保NGO“绿十字”开始在五山的工作,推广垃圾分类、倡导“一改四建”(建沼气,改水改厕改圈改灶)、建设五山茶坛,并最终被多家媒体冠以乡村生态文化建设的“五山模式”进行报道。

五山茶坛的农民信仰

五山镇距离襄樊市70公里,距离武汉400公里,通往武汉的高速公路就从这个小镇穿过。全镇每年能有机会升入大学的孩子不超过50个,青壮年也大多都在山东的金矿打工。

五山镇因四周环绕的5座山而得名,20个小村随意地散落在山间,让人惊讶的是,偶尔能发现一两座别具风情的山间小屋,被涂抹得鲜亮无比,红艳艳的,瓦蓝瓦蓝的都有,房顶有阳台和小走廊,有露台花台,颇有些雕栏玉砌的感觉。

村落间由水泥路彼此连通,曲折的小道两旁,几乎是同样的风景:一溜的水杉树,高耸入云。水杉之外,便是连绵的山丘和漫山遍野的茶园。靠山吃山,这里的乡民,便是靠这些茶园为生。有NGO来考察时,说路不该修成水泥的,跟美丽的水杉和满山的茶园不协调,也不环保。但干部村民都不以为然:“走了几十年的泥巴路,早该修水泥路了。”

堰河村是五山最小也最美的村子。一条小河穿村而过,清冽的河水汩汩作响,一直流向几十公里外的丹江口水库,那个水库是“南水北调”的水源地。因为这个原因,堰河村引起了很多环保组织的注意,人们担心,调水真正开始后,这里将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

孙君和他的“绿十字”第一次来五山也真是缘于此。在进一步接触之后,他们萌发了一个更为宏大的计划:要在这个3.4万人的小镇进行一场生态与文化的建设,借助城市文明的智慧,来改造这个乡村,改造乡民们的信仰以及衣食住行的习惯。

“如果能有所成就,那几乎是一场乡村文明的重建。”孙君说,他的理想,就是将农村建得更像农村,而不是一味地城镇化,农民应该有农民的文明和信仰。

“五山茶坛”便是一个有关信仰的标志物,但是,当我在满山的茶园中找到这个2米多高的花岗岩雕塑时,却感受不到庄严,黑漆漆的建筑,有些像香炉,孙君所写的“五山茶坛”几个字也已有些斑驳不清,倒是由于身处茶山的最高峰,给茶坛平添了几份神圣,站在茶坛上,苍翠的茶园、散落的民居,整个小镇尽收眼底。

茶坛设计费用六七万元,但最终施工只有2.5万元。孙君说,设计方案改了无数次,每次改稿都会存在很多争吵,跟村委会、茶场老师以及施工队争吵,最终成了这个样子。就在茶坛建好后不久,茶坛神道口的两座石狮子,就被人当成文物给偷走了。

但是,在乡民们的描述中,2004428日的开坛大典却颇为庄严:取5座山顶峰之土各9斤,用5河之水各9斤,采当年之头茶上中下品各9斤,各镇、村、家庭采茶9两、9钱、9分……整个过程在中午12点准时开始,由村里年龄和威望最高的男性老人采土和取水,过程要拍片、要记录、要有时间、人物、装配、运输……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庄重而神圣。

仪式的细节几乎全部源于孙君的设计,他居然说服当地的干部和村民,接受了这个看起来异想天开的茶坛和仪式!孙君说,这是心灵深处的仪式,是一个信仰构筑的过程,确立一种信仰,只要从农民的生活和口语文化入手,这个信仰就开始有了生命。

居住示范村的意义

何湾村是孙君计划中另一个重要部分,他要把这里建成“农民居住示范村”。在他看来,美丽的乡村风情,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房子,而且要是农民们睡觉、看电视、做饭、养猪、堆放农具的房子,不是风景区里伪造的“农家乐”房子,更不是建筑师们自娱自乐的作品。

几十年来,中国农民们盖了无数的新房子,但是,我们看到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火柴盒、白瓷砖、蹩脚的仿欧式建筑。“农村房子成了建筑意义上的一大悲剧。”

在绿十字给村民们做的一次培训会上,有人问:“孙老师,我家要盖房子,怎样才能盖一个漂亮的,又能100年不落后的房子呢?”这个问题让画家出身的孙君一下子滔滔不绝:“北京的四合院、云南大理的石头房子、湖南凤凰的吊脚楼、江南周庄的明清民居等等这些房子,不要说100年,就是1000年,他们都不落后,而这些,大都是当地农民自己建的房子。”

为此,孙君拜访了清华大学建筑系等机构,搜集了北京的四合院、云南的石头屋、江南的民居以及国外美丽的乡间小屋,把这些照片带到五山给村民们看。

但是,他一直没有找到愿意来五山实地参观,并为村民设计房子的建筑师。城里的建筑师们在自己工作室里做出的设计方案,则更像是在造乡村别墅,而不是民居,造价动辄数十万。

在一个志愿者的帮助下,身为画家而不是建筑师的孙君自己设计了20多 套乡村民居,红砖黑瓦,他的设计图纸看起来更像一幅水墨画而不是可供施工所用的建筑图纸,他自己动手,用河石、黑瓦、红砖建起了一片院落后,村民们却大都 认为:“这不是跟我们几十年前的老房子差不多吗?难看得很!”直到有城里人来游玩,惊讶于这片院落如此漂亮时,村民们才有些将信将疑。

到去年10月份,何湾村的样板房终于建好了一栋。花了6万多元,主人钟呈华对房子颇为满意,主要是这房子让他觉得特有面子:“孙老师说了,我这房子至少50年不落后,我看起来也很像城里的小洋楼。” 但钟呈华并没有严格按照孙君的图纸来建房,白瓷砖、罗马柱,还有绿色的大玻璃一样没少,而且,他把猪圈扩大了许多。

钟呈华家隔壁,是村里“破烂王”的宅基地。地基已经打好了,却一直没有开建,村长说,整天收破烂,家里需要个大院子,要也按照图纸设计的那么整齐,肯定不行,自己随便建,又怕影响村里的整体规划,所以一直在伤脑筋呢。

村头另一处按照图纸建好的房子,也让孙君觉得有些别扭,“颜色涂得太俗了”,于是,村干部找农户商议,能否改一下。但本来建房只要7万,现在再改一下,材料就要10万元,农户说什么也不愿意。

村 民们各有各的难处,加上去年的水灾、天下雨砖厂烧不出红砖、村干部换届等各种原因,何湾村的样板房计划一直没有多大进展。但是,最让他们有面子的是,建好 的房子引起了不少人注意,邻村便有人特意来参观,回去后“比葫芦画瓢”,建起了“小洋楼”。村民们说,村里盖房子一直都是这样,谁家的房子好看,大家就都 照着盖,孙老师是个画家,设计的房子像画的画一样,很好看。就是选的材料不怎么好用,猪圈设计得有点小。

何湾村还有一栋老房子引起了孙君的注意,这栋房子建于解放前,早已破败不堪,“过了年,打算拆掉建新房了。”这让孙君萌发了一个新想法:建一座乡村建筑的博物馆。他说,这些老房子最能让人看到村庄的历史。2006年,他要说服村民尽力把村里每个年代的老房子都保留一间下来,保留些可触摸的历史,才可能会有自己的文明。

知识分子上山下乡

画家的浪漫在点缀着山村的风情。孙君这样一个完全的外来者,试图从信仰开始,教乡民们垃圾分类,教他们盖房子,也许以后还有穿衣服、做饭。如今谈到五山镇,孙君已经习惯于称“我们五山”,他似乎成了这个小镇的一分子或者叫主人,这个远在北京生活、工作的画家,寄望于在这个偏远的小镇建立他心目中的乡村风情、信仰、文化乃至文明。

两年多的时间,之所以一点点在接近目标,孙君说,他一直相信:改变一个政府,他们就能建起一片绿洲。五山镇的党委书记余宝军,显然接受了孙君的种种建议,并动用镇政府的行政力量去支持他。

余宝军原本的意图是想通过绿十字把五山镇的茶叶卖到北京去。没想到,他的选择却给五山带来了意外的收获。今年4月份,湖北省的新农村建设会议将在五山召开,“据说,省委书记俞正声也将亲自参加。”对于地处鄂西北偏远山区的五山来说,这样的机会前所未有。

这两年,通过孙君,余宝军认识了清华大学的教授、社科院的博士、《人民日报》的记者、建筑设计师等等这些原本与小镇毫不相干的人。他说现在明白了,农村最缺少的是知识,城市里多余的智慧却用都用不完,“真希望中国能够再来一次‘知识分子上山下乡’,当然,形式要变。”这个40多岁的乡镇党委书记如今雄心勃勃:只要再给我100万,我能把五山打扮成一个世外桃源,因为我们有山、有水,有漂亮的房子和淳朴的农民。

对于孙君来说,自豪的在于两点:一是,他在五山的项目已经得到了世界银行的资助,世界银行的行长来中国访问时,在北京贵宾楼召见他,“那是我4年后第一次穿西装。”二是,他能和这里的书记、镇长成为至交,能得到村干部和乡民们的尊敬。

在 五山周围更多的乡镇,欢迎的依然是带着项目前来的老板们,他们将为这里带来工厂,带来财富,就像珠三角、长三角的村庄刚刚经历的那样。对于乡民们来说,老 板和文人,同样都是外来者。很难用一种固定的标准来判断谁好谁坏,直接的经济利益和强烈的道德意志都有足够正当的理由,而且来到这片土地时,两者身上的优 越感总是自然地随之而来,区别只在于,一个是基于财富,一个是基于文化。

乡民们更需要财富还是风情?也许二者并不是矛盾的。起码五山选择了风情,或者说余宝军选择了风情,这个与当年的李昌平有些类似的乡镇党委书记,与孙君最一致的观点是:农村应该更像农村,而不是去搞什么城镇化,中国农村还很贫穷,我们要面对现实。

No comments: